【有感地震】天文台解構目前科學水平無法發出地震預警 人機同步感應地震需時分析
發布時間: 2022/03/14 21:29
最後更新: 2022/03/14 21:30
受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海域今日(14日)凌晨近2時半發生的4.1級地震影響,全港多區市民亦感受到輕微震動,天文台截至今早更接獲過萬名市民報告,是1979年有紀錄以來最多,有市民批評天文台太遲發放資訊,質疑政府未有就地震發出手機緊急警示,天文台事後解釋,以現時全球科學水平,不可能發出地震前預警,而引起「本地有感震動」的地震通常距離較近,人、機基本上都只可同步感應得到,天文台亦需時分析實時收集數據。
天文台今日傍晚在社交平台發文,指明白市民對於今次「本地有感地震」(即有市民感受到震動)有許多疑問,遂以問答形式逐點回應。
對於「天文台要市民報告先知地震?點解咁遲發放資訊?」天文台指出,其地震監測數據處理系統,是實時收集本地同全球地震台網數據,可在數分鐘後計算出地震時間、「震級」、「震中」等,而今次地震「震級」為4.1級,而天文台一般會在「震級」達5.0級或以上會發出地震速報;除上述地震資訊外,天文台亦需要分析香港所感受到的「烈度」,包括分析市民報告資料,例如市民報告位置分佈、震動程度等,因此需要一些時間。
至於可否提前預測地震發生?天文台指,以現時全世界的科學、技術水平,並未能夠準確預測地震,不可能在地震前作出預警;而引起本地有感震動的地震通常都在幾百公里範圍內發生,「由於距離較近,儀器同人基本上都只係可以同步感應得到。」而香港距離大型地震帶,例如環太平洋地震帶超過幾百公里,形容發生大地震嘅風險很微。
被問到有感地震在香港是否罕見?天文台指,自1979年天文台設立短週期地震監測網至今(3月14日),天文台共錄得85次本地有感地震,平均每年約2次。
市民亦關注今次地震會否對大亞灣核電設施構成影響,天文台表示,今次地震雖然令許多市民感受到震動,但並不屬於「強地震」,故對一般建築物結構不會構成影響;根據天文台在香港12個輻射監測站嘅數據,本港環境輻射水平過去24小時一直都維持正常。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TOPick新聞「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」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CrwGul
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:https://bit.ly/3stkd4p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責任編輯:馮琪雅